從果實裡取出咖啡豆
咖啡在採收的時候,要得到好的品質,需要全靠手工摘取,且只摘取狀態恰好在巔峰的紅熟果。太熟、不熟都不行,掉在地上任其腐爛也不行。和茶葉一樣,用機器大量摘取,會直接降低品質。
摘好了以後,則是另一段考驗的開始。咖啡豆,其實只是種子,外面還有果肉和果皮。如何取出我們所需的種子,同時降低種子內部的含水量,以利後續儲藏、運送,這樣的過程,就稱為「處理法(Processing)」,最常見的,可以概分為三種:
日曬法
又稱為自然處理法(Sun-dried, Dry, Unwashed or Natural Process),是最傳統的處理法,咖啡豆帶著果皮與果肉,直接在太陽底下曝曬,再乾碾去皮。因此,完好的豆子會帶著果肉的甜味,與發酵時的酒香氣。
缺點是容易混進雜質,也容易過度發酵或發霉,受氣候的影響也大。使用架高的日曬床(Raised Beds),並時常翻動,有助於提升品質。
需要非常細心的呵護,才能得到高品質的日曬豆。良好的日曬處理,能得到果香味明顯,表現較為強烈,熱情豪邁的咖啡。
和陽光做朋友
-
巴拿馬 F.S.T. 聖泰瑞莎 日曬處理法
淺焙,花香、櫻桃、黑糖餘韻及花果香,UTZ永續認證,Toby Smith監督 -
西達莫 古吉 日曬 IMPCT公益聯名
淺焙,果香、莓果香氣,繞鼻酸甜,所得全數捐做IMPCT社會事業的幼教基金 -
耶加雪菲 海爾賽拉西 科契爾 日曬
淺焙,檸檬、柑橘、花茶、烤地瓜,經典不敗 -
西達莫 凱貝朵 日曬
果香、巧克力,深焙版的衣索比亞日曬
水洗法
以往高品質的咖啡豆,多半採用水洗處理,又稱為濕處理法(Washed or Wet Process)。主要是經由許多道浸泡水洗的程序,發酵並去除果肉、果皮後,再乾燥得到咖啡豆。
水的洗滌,讓咖啡豆比較不容易混進雜質,因而擁有純淨且相對穩定的表現。
清朗澄澈的水洗豆
-
哥倫比亞 國家聯盟 薇菈
中焙,堅果、牛奶、巧克力,85%的生豆收益,都會回到農人手上 -
玻利維亞 魯西歐 維卡 微批次
中焙,甘蔗甜香,真空包裝
蜜處理
源自哥斯大黎加,是近年新興的處理法,介於日曬與水洗之間,好的蜜處理,能兼得兩者的優點。水洗處理在最後一道乾燥的程序前,會先去除所有的果皮與果肉;蜜處理一樣有水的洗選、浸泡與發酵,關鍵的不同,在於保留了些許果皮、果肉,跟著豆子一起乾燥。
因為果皮、果肉帶有黏膜(果膠),因此又稱為「黏膜發酵法」。黏膜裡的酵素,讓蜜處理在乾燥時,必需不斷翻動黏膩牽絲的咖啡果,確保不會發酵過度或是長霉。因為發酵的溫度不同,還發展出白蜜、黃蜜、紅蜜、黑蜜等不同程度的蜜處理。原則上顏色越深,越接近日曬,越淺則越接近水洗。
蜜處理是因為果膠黏黏的像蜂蜜而得名,並不是刻意在過程中添加蜂蜜,也不會因為蜜處理,就讓咖啡豆多了蜂蜜的味道,如果嘗起來有,則是咖啡豆自身的風味表現。
快來喝喝看蜜處理吧
-
哥斯大黎加 赫爾巴夙 蜜處理
淺焙,哥斯大的蘋果酸、花香、果香、蜂蜜,微處理廠革命綻放的美妙成果 -
尼加拉瓜 風暴莊園 蜜處理
淺焙,葡萄柚、烤核果、人參、巧克力,曾獲2011 COE 尼加拉瓜卓越杯 第五名 -
巴拿馬 伊利達 蜜處理
淺焙,黑莓、杏桃、花蜜、榛果、可可豆,一百年的莊園,職人的堅持 - 搜尋 所有爐鍋咖啡的蜜處理